柴油車排放檢測作弊 大眾汽車(VW),陷入柴油車排放檢測作弊醜聞,美司法部介入調查,極有可能遭到多國政府巨額罰款、訴訟、及善後支出。 公司承認肇事車型,內置有被稱為“Defeat device”的軟體,可以監測到汽車是否正在進行排放檢測,自動選擇開啟汽車的排放控制系統,以保證能夠通過法規的檢測; 然後當汽車正常馬路行駛時,軟體就自動關閉排放控制系統,發動機排放又回到違規範圍內。根據美國環保局公佈的資料,這些汽車在馬路正常情況下的排放,是檢測標準的10-40倍。醜聞令人擔憂,違規排放可能在短、中期降低用戶購買柴油車的意願。 不過有部份業內專家相信,這個柴油車排放問題,歐六以後就能全面解決。他們的見解是:在柴油車領域,有DOC DPF LNT1 (下稱:LNT,稀燃氮氧化合物補集器)和DOC DPF SCR2 (下稱:SCR,選擇性催化還原器)兩條技術路線。 大眾等部份歐洲企業,在乘用車上採用了成本較低的LNT技術路線,以帕薩特(Passat)為例,不算前期的開發費,僅從產品本身成本上,就可能節省一兩千歐元。不過LNT技術路線,如果要滿足更接近實際使用要求的歐六c標準,加上實際駕駛狀況排放測試Real World Driving Emissions(RDE),其難度和成本比SCR的技術路線更高。 所以在“排放檢測作弊醜聞”發酵以後,柴油車領域在技術路線上很可能達成統一,即集體採用SCR技術路線,但由於技術路線統一,每一個汽車生產廠家成本相近,也使柴油車產品上的競爭更加公平。 備註: DOC DPF LNT1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DO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DPF) 和Lean NOx Trap […]
APAS e-Newsletter November 2015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