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News

***Highlight of the Month*** 科技 T1 韓國鋰電池材料新突破 電動車里程或增數 韓國科學家最新開發出的矽氧納米粉末在用做鋰電池的陰極材料後,可讓電動車單次充電的里程數增加一倍之多。 T3 瑞典建成可充電公路 邊開車邊充電還能實現計費 瑞典修建了一條長達2公里的充電公路,純電動汽車可在這條公路上一邊行駛一邊充電。 T4 高德與捷豹路虎合作首發新能源車載導航 在北京舉行的“捷豹路虎之夜”活動上,首發亮相的捷豹I-PACE搭載了高德與捷豹路虎共同研發的新能源車載導航系統。 市場 M2 環衛智慧作業機器人、無人駕駛掃路車亮相長沙 環衛行業迎來新革命 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發佈了融合了人工智慧、機器視覺、深度自學習、全場景圖像識別、智慧型機器臂、“互聯網雲+”等技術於一體的全球首款環衛智慧機器人和全工況無人駕駛的智慧掃路車。 標準及規範 R2 三部委關於印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的通知 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及交通運輸部發佈了《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的通知。

Auto News May 2018 Read More »

***Highlight of the Month*** 科技 T1 宿敵也能很親密,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並非水火不容 集合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混合的新系統,兼顧了鋰電池的快速積極和氫燃料電池的超高續航的優點。 市場 M1 日本創建新公司推進燃料電池車加氫站建設 日本11家企業, 包括豐田、日產、本田、JXTG能源、東京燃氣以及豐田通商和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兩家金融投資機構,在3月5日宣布共同創建一家負責燃料電池車加氫站建設和運營的新公司,以推動燃料電池車普及。新公司名為“日本氫站有限責任公司”,第一期工程計劃到2021財年完成約80座加氫站建設。 M3 中美貿易戰波及汽車圈:進口車影響不大,零部件或遭重創 中美貿易戰打響後,汽車業最值得擔心的問題,就是汽車零部件的進出口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標準及規範 R2 動力電池回收去向確定 百億市場將被撬動 根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確認了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

Auto News April 2018 Read More »

***Highlight of the Month*** 科技 T1 頻頻“現身”引爭論 固態電池離產業化還有多遠? 能量密度大約為傳統鋰電池的2.5~3倍及更安全,固態電池被視為最理想的電動車動力電池。 T2 思科在澳測試智能交通技術 旨在緩解交通擁堵 思科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市投入100萬澳元的資金和展開了試點項目,旨在緩解交通擁堵,為自動駕駛汽車鋪路。該項目分兩階段通過數百萬輛互聯設備採集所需的數據。 市場 M1 廣東省加速布局氫能汽車產業鏈 廣東佛山、雲浮兩個珠江西岸城市,各自打造了相對完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正在不斷吸引整車企業落戶。 M4 英國投資3130萬美元 支持22個互聯及自動駕駛汽車項目 英國政府將投資約3130萬美元,支持互聯及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目的是進一步提升英國在該顛覆性技術及服務領域的領導地位。 標準及規範 R2 美國加州四月起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修改相關規定,自動駕駛汽車四月起能合法地在加州範圍內駕駛,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無駕駛者的情況下進行測試。

Auto News March 2018 Read More »

***Highlight of the Month*** 科技 T1 松下開發小型電動車“ePowertrain”可擴充平台 松下開發“ePowertrain”可擴充平台,這是小型電動車(EV)的有效開發解決方案。該平台是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在電動車中所用元件的系統化應用。 T2 中國汽研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基地開工 中國汽研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基地一期工程——汽車綜合性能試驗道建設項目在重慶開工,預計本年內投入使用。 市場 M1 美國通用擬明年量產無人駕駛汽車 美國通用汽車準備2019年投放量產無人駕駛汽車,用於公共網約車服務。乘客通過手機約車APP提出申請。 M4 德系車企抱團建電動汽車充電網 與特斯拉競爭 德系車企共同建立大功率充電站網絡,希望針對插頭、通訊協定制定行業標準。 標準及規範 R3 美國計劃對自動駕駛卡車和公共汽車立法 美國聯邦監管機構正在制定一項政策,引導無人駕駛汽車包括自動駕駛卡車、自動駕駛公車以及其他自動駕駛交通工具的發展。

Auto News February 2018 Read More »

***Highlight of the Month*** 科技 T1 只要15分鐘!HONDA計畫在2022年針對EV車款推出快速充電技術 目前根據消息指出,歐洲地區在2020年時將會設有上千座具備350kW充電功率的充電站,而在那不久之後日本也將會跟上歐洲的腳步,將會汰換原先150kW快速充電站,改換上350kW的設計。 T3 ATIS稱自動駕駛車輛的網絡安全令民眾憂慮加劇 據業內預計,2021年互聯汽車的數量將翻4倍,隨著自動駕駛車輛的增多,未來人為因素導致的交通事故數量將大幅下降。據業內人士透露,人工智能技術將被整合到自動駕駛車輛內,這意味著黑客風險或將成為新的技術挑戰。目前,政府對這類新型車輛的態度似乎有些搖擺不定,車企及公眾都感到了這一點。Waymo的自動駕駛車輛正在嘗試限制其車載互聯接口。 市場 M3 交通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貴陽中心落地 作為全國13個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唯一涉足交通領域的,該中心旨在通過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打造智慧物流和智能交通。。 標準及規範 R1 史無前例!北京放出中國首個自動駕駛法規 北京市交通委網站下發通知,宣布正式印發《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兩個文件,正式為北京地區的自動駕駛測試活動提出了管理規範。 R5 四部委:新能源車免徵購置稅延至2020年 多項標準趨嚴 自2018年起,進入《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純電動車以及燃料電池車的續駛里程在2014年的基礎上分別有所增加,例如,免徵購置稅的純電動乘用車續駛里程從2014年的80km增加到2018年的100km、純電動客車由150km增加到200km、燃料電池乘用車和客車則由原來的150 km增長至300km。而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車的續駛里程要求保持不變。

Auto News January 2018 Read More »

***Highlight of the Month*** 科技 T3 充電1分鐘續航800km?揭秘菲斯科固態電池“神話” 電動車商菲斯克汽車 (Fisker Inc.) 在固態電池有了突破,只要一分鐘就可充飽電,每次充電還可讓汽車行駛800公里之遠。 T4 自動駕駛路在腳下 讓你體驗沃“黑科技” 自動駕駛高速發展,沃爾沃以一輛2017款XC90,在我們腳下展示三項先進自動駕“黑科技”包括第二代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城市安全系統及智能互聯繫統。 市場 M2 燃料電池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氫燃料電池汽車將迎來產業長期增長,會與鋰電池純電動汽車共同撐起新能源汽車市場。 M4 英國計劃放寬監管政策 無人駕駛車或三年內上路 英國財政部將發布預算書(budget statement),其中包含鼓勵發展無人駕駛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措施,將宣布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監管改革措施,使汽車制造商可申請在英國路測其研發的無人駕駛車輛。 標準及規範 R1自動駕駛面臨23道法律標準障礙 自動駕駛的其中一個障礙,是發技術發展超前於法律規範,目前自動駕駛面臨23道法律標準障礙,政府應為相關法律進行修改。

Auto News December 2017 Read More »

***Highlight of the Month – October 2017*** 科技 T1 電動車能否取代燃油車,東芝「完美電池」有話說…… 東芝已經成功研發全新一代SCiB車用鋰離子電池,具備能量密度高,極速充電等優點。充電6分鐘,可行駛320公里。 T2 百度與北汽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實現L3自動駕駛汽車量產 北汽與百度達成合作,將生產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探索“人工智能+汽車”生態系統和中國汽車產業智能化。 市場 M1 0碳排,續航320公里,豐田搶先特斯拉發佈燃料電池重載卡車 豐田燃料電池重型卡車運用了Mirai汽車的氫燃料電池技術。預計運輸能力能達到約36噸,維持約322公里的續航任務。 M4 德爾福4.5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創業公司nuTonomy,預計年內完成 2017年10月24日德爾福宣布,已就4.5億美元收購nuTonomy簽署協議。合併nuTonomy在波士頓、新加坡以及世界其它城市的自動駕駛項目后,德爾福將在全球三個洲有60輛自動駕駛汽車進行自動駕駛項目的開發,進一步加快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 標準及規範 R1 八項國家氫能標準同時發布,燃料電池汽車將有規可依 中國公布了8項氫能領域的标準。氫燃料汽車、加氫站等的建設及操作將更加規範,有助燃料電池汽車市埸發展。

Auto News November 2017 Read More »

電池管理系統藉大數據 加強駕駛電動車安全 大家可有發現,熱門搜尋網站會推送一些自己曾瀏覽過的相關文章?「大數據」不再只應用於科技行業,它已融入日常生活中。愈來愈多行業採用大數據分析協助業務發展,汽車行業在這方面走得更前,由於行車時會產生大量數據,有助電動車運用大數據平台做預測和分析,例如提示司機車輛需要維修是其中一大功能。 電池管理系統結合大數據平台 身處車聯網時代,汽車變得更智能,「人、車、路」之間可互聯溝通。近年本港電動車的數目不斷增加,加強電動車及其動力電池管理系統的安全性很重要,而開發電動車動力電池管理系統大數據平台,有利改善電動車的行駛安全。 生產力局協助本地電動車電池管理系統(BMS)服務商開發大數據平台,對電動車電池系統的大數據進行實時分析,以監測電動車的狀態。這個直接從圖像查閱數據的方法,對於電池廠、電動車用戶等,極具發展潛力。隨著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新技術進入汽車業,將改變日後電池管理系統的生產和作業模式,加快電動車走向智能化的發展。 電動車核心 – 電池管理系統 電池管理系統(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簡稱BMS)可說是電動車的核心,支配整體行車安全的命脈,具有測量電池電壓的功能,防止充電和放電過程出現異常情況,目標是提高電池的利用率,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電池管理系統大數據平台」如何運作? 利用雲端網絡的儲存方式,收集行車時電動車電池系統產生的數據,再根據客戶要求,分析各類型大數據,例如:電動車電池系統實時預警,以至查閱電池數據等。 大數據平台有甚麼功能? 利用可擴展的大數據採集及記錄平台,處理大量的車輛數據 監測車輛行駛安全 作預測分析:從車輛的實時數據,預測車輛的異常情況及發出警報 作規範分析:運用大量車輛數據,制定解決方案 預測及時維修 生產力局汽車及電子部吳勢財介紹,這種提前預警的方式,可盡早了解電池的健康狀況,以便有效管理維修的工作,更可保障行車安全,對比傳統的定期檢測維修模式更為優勝。 究竟大數據有幾大? 這系統每天可處理2,000輛或更多電動車的電池特性參數,例如:電壓、電流、電池的健康情況(SOH)等數據。 利用可視化(Visualization)分析工具協助收集數據,以及查閱電動車及電池系統的過往數據,以拖放方式加快分析運算,然後作出智能分析,協助企業提升效率、節省成本。 提升實時警報、預警功能 生產力局負責設計和開發大數據平台的架構、可視化界面,以及開發電池單體電壓壓差(Battery Cell Voltage)分析模型,以負責監察電池電壓功能。目前,首階段的開發及設計工作已完成,有助客戶繼續開發和優化預警功能和電池分析模型,進一步改善電動車電池系統的安全性。 大數據的延伸發展 除了電池管理系統的監測和分析、預測性維修與保養工作之外,大數據更可在電動車的其他方面發展,例如:電動車產品相關銷售、駕駛行為,以及車輛狀態分析等。

APAS e-Newsletter October 2017 Read More »

大型兩板壓鑄機 三招創新設計 生產高強度汽車零部件  生產力局與本地機械廠合作開發了大型兩板冷室壓鑄機,顯著提升大型壓鑄件的強度和品質。 大型金屬汽車零部件普遍對強度要求高,而且形狀不規則,其壓鑄模具的模腔(Mould Cavity)也相應變得複雜及不對稱,如採用傳統的三板機絞式(3-platen Toggle Type Die Casting Machine)壓鑄機生產,產品的強度往往未能滿足汽車行業的要求。為彌補舊式壓鑄機的不足,生產力局轄下的汽車零部件研究及發展中心,與本地機械廠攜手合作,開發了創新的大型兩板冷室壓鑄機(2-platen cold chamber die casting machine),透過三項創新設計,顯著提升大型壓鑄件的強度和品質,以符合汽車業對零部件的嚴格標準,有助香港廠商增強在汽車零部件製造業的競爭力。 克服三大問題 參與項目仁興集團營運總監梁志康指出,香港和國內廠商製造的1,600噸以上大型壓鑄機,普遍採用三板機絞式設計來加重鎖模壓力(Clamping Force),但技術上卻存在三大問題,包括: 1. 能源消耗大 ; 2. 以不合適的鎖模力來生產,不但令產品出現披鋒,更會加速模具變形,縮短機械壽命; 3. 產品內形成氣孔,影響產品強度。 以往,廠商會加大調模壓力(Mould Thickness Adjustment Pressure)來克服問題,但梁先生直言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較理想的是利用兩板冷室壓鑄機,但市場超過95

APAS e-Newsletter October 2017 (2) Read More »

HKPC成立香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聯盟  2017年8月8日,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辦公樓四層會議室召開了《香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聯盟籌備會首次會議》,出席會議的有: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汽車零部件研究及發展中心總經理雷致行、潘志鍵博士,香港無線商會會長姚金喜、香港科學院代表Thomas以及華一汽車科技CEO余曦、國圖顧問公司MapkingCEO吳永輝、匯萃車城有限公司首席顧問Stephen Lee、香港汽車服務業協會副會長陳福祥、HKT高級副總裁何啟亮、Inchcape總監陳志昌等企業代表。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汽車零部件研究及發展中心總經理 雷致行 HKPC 潘志健博士 雷致行總經理為會議做了致辭,由潘博士主持講解了聯盟成立的意義、市場前景、發展方向、推廣計劃等,與會企業代表踴躍發言互動。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計劃聯合汽車、通信、交通、互聯網等領域的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發起成立 “香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聯盟”(Hong Kong Connected Vehicles Cluster – HKCVC),目的是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官產學研結合和成果轉化的有效機制,打造官產學研用多贏的科技創新平台,運用香港的產業優勢,建立有香港特色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 香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聯盟成立 華一汽車科技CEO 余曦   國圖顧問公司MapkingCEO 吳永輝  成員合影留念

APAS e-Newsletter September 2017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